2025年開始學習吉他要注意什麼?吉他新手的5大注意事項!

吉他新手
吉他新手

吉他新手最常遇到第一難題就是,不知要從何開始,如果你也正想開始學吉他,那麼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助你了解初學者要準備及注意的地方,我將會整理在新手時期,學習吉他會遇到的狀況還有建議。

新手要先學電吉他還是木吉他?

新手學吉他到底該先從電還是木開始?這個話題一直是在吉他圈最火熱的話題,也是許多初學者心中有的疑問,可能聽別人說如果想學電吉他要先學木吉他,但這其實並沒有一定關係,原則上依據自己喜歡的去選擇就可以。

但如果你沒有任何的想法,那我會建議入門時,可以從木吉他開始;一來是木吉他相對成本較低廉些,不需要再額外添購音箱、導線及其他效果器,拿來就可以彈;二來是沒有其他效果,更容易凸顯彈奏時的「缺點」,對於基礎彈奏的訓練也是很有幫助的,因為需要透過不斷調整左右手按壓及彈奏的姿勢,將聲音彈奏乾淨,進而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。

吉他新手如何挑選第一把吉他

通常在新手階段,主要訴求是減少手指疼痛以達到堅持彈奏的目的,因此在初學階段挑選第一把吉他時,會先以「手感→外觀→價格→音色→品牌」之優先順序挑選,盡量先以彈奏的舒適性為主,以下我會一一說明。

手感

在初學階段,盡可能選擇一把好按、好彈、手感佳的琴為主,減少按弦時的疼痛感;而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「弦距」,一把好按的吉他弦距標準為:「第 12 格之琴衍,6弦(最粗)2~2.5mm;1弦(最細)1.5~2mm」,大概就是以可以放進1枚10元(台幣)厚度之間距為準,因此挑選吉他時一定要請店員或維修技師協助調整。

外觀

彈吉他是身體與吉他之間的連結,會因為每個人的身形大小與吉他的「尺寸」及「桶型」有所影響,形成不同的契合度與舒適性,而考量到這一點,我也製作了以下這張適配表格。這張表格是依據不同的身高體型與吉他尺寸大小,所彙整的參考資訊,但並不一定完全適用。

價格

買琴的價格也是大多數人會考量的重點之一,每個人的預算範圍都不同,但大部分對於吉他的價格區間沒有什麼概念,所以我整理了大致的吉他價格區間,可依自己的負擔能力選擇適合的琴款,以下圖表僅供參考

音色

影響音色的主要原因為木料、桶身、音樑結構、作工…等,不過在初學階段挑選第一把琴時,音色不會是首要考量的重點,畢竟一分錢一分貨,初學琴的用料通常不會到太好,只要8度音(同弦的0與12格音)是準確即可,當然預算寬裕選擇高階一點的也行。

品牌

通常有品牌的吉他都有一定的品質保證,當然價格也相對較高,但初學階段,品牌並不會是選擇的首要考量;相反的可能是最不需要注重的,所以初學階段建議可以考慮選擇小眾品牌,等日後進階了想升級器材再考慮。

要找老師還是自學?

學習吉他到底該找老師還是自己自學呢?這個問題可說是大部分初學者心中的疑問,如果有預算,我會建議找老師,為什麼呢?以下我從幾個不同面相來解釋。

彈奏姿勢

彈吉他其實就跟重訓一樣,如果在器材上操作不正確,容易因為錯誤的姿勢,影響表現甚至危害身體健康。因此在前期沒有好好針對彈奏姿勢去琢磨,後續會間接影響彈奏上的表現,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腱鞘炎、駝背、脊椎側彎…等症狀的出現。

但初學階段如果有人在旁指導,找到正確的彈奏姿勢及施力點,對彈奏持久性、技巧、音色等,都是大大的加分。簡單說基本功和觀念紮實了,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,對於音色掌控的敏感度會提升,學習的動力也會持續增加。

時間管理

懶惰拖延是人的天性,而學習則是反人性的動作。如果本身對時間控管並不是很有概念的人,那麼找老師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有人在旁盯著學習比起拖延學習來的有約束力,就像在學校老師教派作業;在公司老闆教派任務,你都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,如果你是這樣的人,那麼就會強烈建議找老師,才能夠有效學習。

學習成本

你覺得時間跟金錢哪個重要呢?音樂就是一種語言,吉他則是傳遞音樂的一種工具,在學習上,其實要分作「吉他應用」及「音樂理論」兩者來學習,拿一句話來比喻就像是:「使用手機打開通訊軟體傳輸文字訊息給對方」,手機=吉他、鍵盤=指板、文字及思想=音樂。可想而知學習吉他及音樂,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要多大。

而在吉他應用及音樂理論這兩者之間,許多內容都是環環相扣,需要理論與操作並進才能融會貫通,因此如果沒有建立一套學習模式,其實效果有限,也容易無法突破。許多圈內所稱的「老新手」就是常常陷入這樣的泥沼。

因此如果自學看書或者影片,沒有辦法做出訊息篩選及資訊正確的判斷,需要花費的學習成本就會來的比較高,如果沒有音樂底子的新手們會更辛苦,因此如果想有效率學習吉他,建議還是有人帶會比較好。

困難瓶頸

在學習過程之中一定會碰到許許多多的問題,如果以自學的角度來說,遇到問題就只能自行上網或者身旁的同好找尋答案,其實在學習上容易打擊熱忱,如果沒有老師在旁協助輔導就必須得自行克服,但往往容易因為「彈琴就是娛樂」的心態,就算不學也不會怎麼樣,因而停滯不前或是放棄。

但如果老師在旁協助指導,每周學習的內容都會安排進度,就算遇到問題也有人可以直接溝通詢問,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時間成本。我想如果要學好一個技藝,框一筆預算好好用1、2年的時間好好有效學習,比起自行摸索花了5、10年,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前者。

如何找適合自己的老師

如果已經作好準備想找老師學習的話,那麼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呢?其實老師還是有分很多不同專長和等級的,自彈自唱、指彈吉他、電吉他、古典吉他、爵士吉他…等,都可以依據自己的目標及程度去選擇老師,而我也整理出幾個可以找尋吉他老師的方法,如以下:

社群媒體

可以先從Youtube、Instagram、Facebook等社群媒體上,多聽聽多看看加入不同社團,了解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是不是自己喜歡的,盡可能找尋有聲望且較為活躍的吉他老師,再透過聯繫方式與老師聯絡,也因為資訊較為公開透明,這樣的方法大概率可以篩選出教學品質不錯的老師。

實體教室

可以透過Google地圖,找尋自己區域內的音樂教室或者樂器行,並且觀看評論及工作室照片去篩選幾間評價還不錯的樂器行去試課,雖然評論可以洗,但大多數還是可以參考的,通常只要沒有太多負評的話,應該都會有不錯的教學品質。

家教平台

有些線上教學平台,是透過一對一視訊家教的方式學習,這樣的方式相對透明、快速、省時,只需要花費1堂視訊課程的費用,就可以了解老師的教學風格及安排規劃,如果還是喜好實體課程的學習模式,也能詢問老師是否有經營線下教室,但還是建議要依據平台規定遵守,避免不必要的糾紛。

如果還是想自學該怎麼做?

我認為自學吉他對新手來說是很困難的事情,不過也有許多人自學成材,只是願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在這項技藝之中,如果態度正確、自律、重視的話,那麼以下是我會建議你要準備內容:

理解吉他的學習地圖

多數人學吉他沒有方向,其實就是不理解這張地圖的樣貌,這就像從A到B,如果沒地圖參考就只能自己不斷摸索,但如果有一張清楚的地圖,你就可以知道A到B的最佳路徑為何,在學習上有目標性才不會像無頭蒼蠅一般,東學一點西學一點,最後原地踏步。

至少準備3本教材

在吉他上及音樂中常常因為,有許多專有名詞從英文翻譯成中文來,不同作者都會給出不同的講法,因此準備不同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多本教材才能交叉比對確認知識的正確性、共識性、來源性,因為不同老師有不同想法,多方聽取對知識的梳理是有幫助的。以下是我推薦的幾本書:

  • 流行吉他彈唱教材(樂理應用)
  • 彈指之間(歌本)
  • 新琴點播(歌本)
  • 通勤達理(樂理)

定出學習計劃

自學就等於自律,因此制定學習規劃表示很重要的事情,可能有些朋友會認為,學習吉他要那麼拘謹麻煩做什麼?但如果你希望可以減少學習的時間成本,我的建議定出一個計劃表並按表操課,否則拖延和放棄的機率相對高出許多。

而該怎麼制訂計劃表呢?首先要先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,就像打開地圖,輸入你要的目標,系統會幫你規劃目前位置到目標位置之間的最佳路徑,你只需要跟著導航走即可。

而這張地圖我已經整理如下,你可以參考我所彙整的地圖,並依據不同階段所需的知識點,規劃出自己的專屬計劃表,再搭配手上的教材或者網路資源,整理出屬於自己的計畫表,讓自己有目標性及階段性的學習,才不會學到一半就放棄。

但如果不想這麼麻煩的去梳理這些知識內容,也可以參考我的線上課程,所有階段的知識點及練習,我都梳理好並且有對應的電子檔教材,讓學習就能夠事半功倍,且影音搭配教材的學習方式也會比較容易清楚表達。

每天練習

有句成語是這樣說的「熟能生巧」。彈吉他畢竟是一件需要手腦並用的技能,沒有好好的練習,沒辦法開發你的大腦跟手眼協調。當所有的事前準備都完成了之後,切記一定要每天練習。

只有在你練習的當下,才會去激化左右腦及手眼協調。而我會建議在學琴的初期可以規劃每天1個小時的練習,依據我自身的經驗前半小時可能還處在開機狀態,後半小時手指跟腦袋才有慢慢連結的感覺,所以建議一定要每天練習。

結語

恭喜你看到這裡,學習吉他是一項終身技能,這就像你學會一種語言一樣,當你可以完全掌握這門語言時,你就有機會與世界各地方的人交流,也許會獲得不可預期的機會,改變你的人生。

我常跟我的學生講說,千萬不要小看彈吉他這個小小的技能,這個產業養活了幾億人,也影響了我們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,如果世界沒有音樂,可能生活的幸福感會減少一半。

Shopping Cart
Scroll to Top